2022.

04.

28

星期四

持續的疫情下,要做好三個“應對”

2022年,是(shì)人類與新冠病毒交手的第三年。面對大流行的疫情,主動适應社會變化,減少沖突和對抗,有助于穩定情緒。“積極心理學之父”馬丁·塞利格曼認爲,人類有更大潛能讓自己過得更好,無論在何時何地。專家提醒,在持續的疫情下,要做好三個“應對”:

1.應對“疫情心理病”,找到人際支持。從曆史發展的角度看疫情,一切都能過去(qù),保持對前景的盼望,即使在危急時期,也不要忽略身邊的美好事物。應學會搭建良好的人際關系,居家時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光。

2.應對“大流行性疲勞”,用思考減少對抗。一方面,要從内心減少對防疫管理的對抗感,主動做好勤洗手、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(lí)等防疫措施。另一方面,靜下心來思考在這段經曆中獲得了哪些人生感悟,在“惶恐”中重新審視生活,在“隔離(lí)”中重新連接情感,學會與自然和諧相(xiàng)處、珍惜眼前。

3.應對“無意義感”,找到自己節奏。建議(yì)列一個會令自己感到愉悅的任務清單并執行它,例如科學的進食、起床、睡覺時間表,規律的安排會提高一個人的掌控感。還可以專注做一件自己認爲有意義的事情,并享受這個過程。人在用心做一件事情時,會産生“心流體驗”,即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态,能夠增進充實感和意義感。

如果經過多次調适仍效果不佳,可撥打心理咨詢熱線(xiàn)電話(huà),或到專業精神衛生機構就診,尋求專業人員(yuán)的幫助。